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59年上海海运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社会科学部。1992年,社会科学部与基础科学部等合并成立基础教学部,2008年,基础教学部更名文理学院,2016年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任务的教学科研单位,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本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教学等方面形成较为鲜明的海事特色。2017年,获批上海市高校示范马院建设项目;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获批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202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获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2023年,学校入选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名单,获批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基地,入选上海市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设有两个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近年来,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取得新进展,精心打造和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大力推进思政课“有组织的教学”,加强课程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指导学生参加系列主题活动,获得一系列奖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马工程”专家1人,省级人才8人。紧密结合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理论与海洋强国建设》《中国共产党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等系列理论专著,在马克思主义海权理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出版《走向海洋强国》《大国航路》《走向深蓝》等系列著作,推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思政模式。近年来,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学会一等奖和二等奖分别为1项和3项。
学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生素质优良,就业状况较好,近五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毕业后主要从事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公务员等工作,或进入到航运企业、地方海事局工作,部分毕业生考取博士研究生。2022年,学院正式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学院根据专业要求并结合学校特色设置规范、科学的课程体系,融基础理论教育与应用技能训练为一体,具有较好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与周边企业及社区建立实习基地,已经进入良好发展态势。
学院重视理论宣讲、对外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宣讲团,组织马院师生积极参加学校和临港新片区的各类宣讲活动,受众覆盖达万余人。近年来学院先后主办或承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论坛”“航运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坛”“第三届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术论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研讨会”“大思政课建设与高质量航运人才培养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涉海高校思政课教学研讨会暨学习贯等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等。作为临港新片区唯一的上海市示范、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加强区域合作,牵头举办了三届“临港高校思政课校际集体备课会”。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将坚持教学、科研、学科与队伍建设之间的协同与互相促进原则,坚持特色与水平并举原则,坚持团队合作、协作攻关原则,坚持开门办院原则。努力将学院建成具有海事特色,在马克思主义的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学提供思想和理论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
本专业依托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基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基地等,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的政治素养、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想政治教育、海洋强国、航运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基础,具有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建设需要的基本专业素养和相关工作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熟悉国际海事规则,掌握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各级海事等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构、港航单位、街道社区、社会团体、大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党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理论与实务、海洋强国理论与实践、航运管理概论、船员思想政治教育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国家各级党政机关、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构、港航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和党建党务工作。
(更新于2025年5月)